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馆内动态 > 馆内动态

告慰华中鲁艺女英烈王海纹:这份81年的惦念终于有了归宿
发布日期:2022-04-06 浏览:

1.png

王海纹《烈士证明书》

2.png


王海纹《烈士证明书》终于成功办理。4月3日,盐阜大众报的记者接到来自北京的快递,其中包括华中鲁艺王海纹烈士的《烈士证明书》、王海纹烈士妹妹俞芷青写给姐姐的信,以及俞芷青委托本报代其捐赠烈士证书的委托书。


去年5月,盐阜大众报接受清华大学退休教授俞芷青的委托,恳请本报帮助补办其二姐、华中鲁艺殉难女烈士王海纹(本名俞中和)的烈士证。接受这份沉重的委托后,记者展开多方走访,多部门联手协助。今年3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民政科和居委会的同志,将王海纹烈士的《烈士证明书》送到俞芷青家中。


1941年7月在“北秦庄遭遇战”中牺牲的华中鲁艺殉难烈士,在盐城地区家喻户晓,一代又一代盐城孩子都从她们的故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王海纹等9位女烈士在如花般的年龄以身殉国,更是令人唏嘘不已。由于9位女烈士牺牲之时年龄不大,基本上都无后人。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烈士证明书》必须由直系亲属提出申请,从目前9位女烈士的家庭情况来看,只有王海纹的小妹妹俞芷青符合条件。


收到《烈士证明书》后,俞芷青第一时间与记者联系,表示愿意将原件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与馆内现有的王海纹烈士遗物共同展出。“我们全家原本打算将这份烈士证明亲手捐赠到新四军纪念馆,然而受疫情的影响,出行极为不便,思来想去,还是委托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的同志代为捐赠。希望这份烈士证明能够与二姐生前遗物合在一处,共同讲述英烈往事,勉励后来人,教育下一代。”俞芷青在委托书中写道。


王海纹《烈士证明书》的成功办理,让一路以来给予帮助的各部门、各单位同志都很激动。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周振华说:“我们将会把这张《烈士证明书》在华中鲁艺九女英烈专柜中展出,向子孙后代展示先烈的家国情怀。”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的思绪又一次飞向你的身旁,飞到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飞到了你在建湖的墓碑旁。我多么想再来和你说说心里话呀!”在写给二姐王海纹的信中,俞芷青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她告诉记者,相信二姐的《烈士证明书》在盐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王海纹烈士一直活在盐城人民心中。




给姐姐王海纹的信


亲爱的二姐: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的思绪又一次飞向你的身旁,飞到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飞到了你在建湖的墓碑旁。我多么想再来和你说说心里话呀!但是这三年的疫情阻挡了我的脚步,阻挡了我的行程,但阻挡不了我对你的思念!

今天,经过层层申请和报批,我终于领到了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为你的壮烈牺牲给予了正式的证明和褒扬。这张珍贵的烈士证,是对你在天之灵的告慰,也是对先后逝世多年的双亲,我的大姐和两位哥哥的极大安慰呀!

你的原名是“俞中和”,出生于战乱之时,父亲为你取名为“中和”,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的和平生活,不曾想你更是为了和平,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你离家出走时,是1940年冬季,那时我刚满六周岁,留在脑海中的记忆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但是,我记得清楚的是在1939年9月1日,你拉着我的手,送我去了上海崇实小学。我是那样的胆怯害羞,你在校门口亲切地鼓励我迈上学习的前程。我永远不会忘却在你松开我的双手时你的眼神,它鼓励我,伴随了我的一生。

在你离家出走的那一天,家中慌成一团,所有人都在哭泣流泪,母亲更是痛不欲生。因为你是父母亲心目中最聪明、最美丽、最好学、最乖巧的女儿,是弟妹们的好姐姐。

当时,父亲竭尽全力,安排了所有能调动的人力,到火车站,轮船码头及长途汽车站去找寻你的踪迹。大姐也在母亲的逼迫下,到你亲近的同学家,按户寻找。深知内情的大姐,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回家探亲时才告诉我,当年曾找到一个同学家,你就躲在二楼,而母亲就在一楼哭泣。这是怎样的情景啊!才16岁的你,就这样坚决地舍断了亲情,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此就阴阳两断,生死永别!第二年大姐同样离家出走,奔向新四军的大家庭,我们的父母、我们挚爱的双亲,这一生承受了多大的悲痛!直至他们二老先后仙逝,都未知你的生死存亡,他们是怀着对你深深的思念离世的。

二姐呀!如今你在天上想必已与父母、大姐、大哥、二哥团聚了,只剩下我小妹还存活在人间。我虽已88岁高龄,又患有癌症及众多基础疾病,但我要努力尽责,完成我能办到的事,作为对你们最好的怀念!


爱你的小妹

俞芷青

2022年清明节前




众人寻证,不忘英雄


我的家乡江苏盐城是当年新四军重建军部的所在地。盐城本是一座没有山的城市,但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以信念为梁、血肉为砖,在盐阜大地上铸就了一座座巍巍高山,用热血谱写出了一首首理想颂歌。


又到一年清明时,在这个中华民族集体寄托哀思,祭奠英雄、缅怀先烈的日子里,在王海纹烈士牺牲81年后,烈士证在今年清明节前夕成功办理,格外具有意义。作为这件事情的见证人之一,我深深感动于全过程中的“革命烈士为人民,老区人民护英雄”的军民鱼水深情。


10年前的夏天,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参加了由《盐城晚报》组织的“新四军廉政文化采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时我印象里最深的是新四军纪念馆里一件精致的旗袍。


它的主人是王海纹,原名俞中和,1924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的冬天,16岁的她辗转来到盐城,在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学习,成为一名女文艺战士。短短半年,她和鲁艺师生用话剧、歌曲、地方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朴素的抗战道理讲到人们心里,吸引凝聚各方力量,彰显出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队伍的蓬勃力量。1941年7月,在盐阜地区反“扫荡”中,王海纹在随学校师生转移至建湖北秦庄一带时被日军包围,宁死不屈,壮烈殉国,年仅17岁。


脱下旗袍穿上战袍,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华中鲁艺女英烈故事在盐阜大地广为人知。海纹短暂而璀璨的人生折射着弦歌救亡凝聚抗战力量的精神,也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2021年夏天,我已在北京工作。经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周振华牵线,我认识了王海纹的妹妹——清华大学退休教授俞芷青。耄耋之年的俞老曾提道,海纹的烈士证一直下落不明,她希望能够补办。这件事情我一直记在心中,也曾多方打听,希望促成。在接到俞老的委托后,经过《盐城晚报》记者、新四军纪念馆、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方努力与推动,今年3月30日上午,俞芷青教授告诉我,她退休前的工作单位清华大学民政科和居委会送来了烈士证。她在复印存底后,将赠给新四军纪念馆永久存放。


感谢《盐城晚报》的同仁,他们不负“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美称,感谢在这过程中所有努力过的人们。这张烈士证不仅仅是一份证件,更见证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英雄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生命,我们也要永远记住他们、缅怀他们,有义务有责任为英雄做些事情。办理烈士证明,既是对亲属的安慰,也是不忘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革命烈士在“风雨如磐”“寒凝大地”的时代下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了弯道超车,如今接过了接力棒的我们也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朱昱熹(中宣部文艺局)


3.png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