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历史回顾 > 英烈故事

剧坛“将星”——刘保罗
发布日期:2023-09-01 浏览:

薄雾弥漫的三月大地,寒风送走了夜航的白帆……”1941年3月16日,在凄凉而悲壮的挽歌声中,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全体师生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向他们尊敬的戏剧导师、戏剧系主任刘保罗的遗体告别,并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刘保罗,1907年2月1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母亲生他的时候,家中穷得连接生婆都请不起,只好由姐姐给他咬断脐带。为了记住出生时的困苦,母亲给他取名脐生。

伴随着贫穷和困苦,小脐生一天天长大,很快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依靠家中微薄的收入,脐生念完了小学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长沙师范。在求学期间,他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因不满国民党当局的黑暗统治,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到上海寻求真理。先后来到大东书店和南华书店当店员,在上海,脐生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视野更加开阔,他认为“戏剧能够陶冶人的精神,不只是娱乐品,可以用来宣传发动群众”,于是在1929年他参加了由党直接领导的“艺术剧社”。1930年春,艺术剧社公演话剧《西线无战事》,脐生因在剧中成功扮演青年保罗的角色,赢得了剧坛及观众的好评。从此人们不再叫他脐生,而称他为“保罗”。

艺术剧社在逆流中勇进,也激励和团结了前进道路上徘徊的剧人。随着剧社的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国民党正加紧施行反革命文化围剿,1930年4月的一个夜晚,敌人查封了艺术剧社,将刘保罗关进提篮桥监狱。在狱中,他与共产党员黄英博取得联系,一起参加了监狱里党组织领导的绝食斗争。

1931年春,刘保罗出狱后,担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此后一段时期,他积极推进左翼戏剧运动,组织领导大道剧社、五月花剧社,常常带领演职员们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排戏,在惊涛骇浪中演出,辗转上海、湖南、浙江、鄂东等地,扩大影响。同时他自己参加了许多具有进步思想的剧目演出,如话剧《玛特加》,诗剧《在死牢中的樊宰特》等。这时的刘保罗集编、导、演于一身,在抗敌戏剧的舞台上已经相当有名气了。

1940年初,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得知刘保罗这位抗敌戏剧舞台上的大将在津浦路西后,立即电令江北游击纵队将刘保罗护送到路东,让他到苏北抗日根据地担任戏剧教员。刘保罗一到盐城,就参与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筹建,具体负责戏剧系的工作。1941年2月,鲁艺华中分院正式成立,刘少奇兼任院长,刘保罗任戏剧系主任。他广泛接触群众,深入调查研究,连续编写导演了《一个打十个》、《王玉凤》、《月上柳梢头》等剧目,为新四军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3月15日,根据军部通知,刘保罗率领鲁艺实验剧团去龙冈参加新兵团成立大会慰问演出。午饭后,刘保罗在南寺正殿前排练独幕话剧《一个打十个》。当排到一个伪军被群众用箩筐套住,新四军战士正要举枪将其击毙时,扮演伪军的演员突然鼻孔流血,刘保罗就临时叫费民杰接替他扮演。扮演新四军战士的小汤,手中拿的道具是执勤用的步枪。他一时疏忽,事先没有将枪膛里的子弹退出来,而刘保罗压根儿也没有想到他的枪膛里会有子弹。当刘保罗指导小汤举枪射击,并要求他把动作做得逼真时,小汤把枪栓一拉一推,一颗子弹顶上了膛,只听“乓”的一声,子弹飞了出去,罩在箩筐里的费民杰应声倒下,子弹又从青石板上蹦起,击中了蹲在砖头堆上导演的刘保罗的左颊,又从他的后脑穿出。在场的战士们立即将刘保罗抬往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刘保罗在途中就停止了呼吸,时年34岁。

一颗璀璨的剧坛“将星”就这样殒落了。鲁艺华中分院的师生们含着热泪,把刘保罗的遗体安葬在盐河边上,墓前矗立着由鲁艺华中分院教导主任丘东平题字的石碑。

刘保罗不幸逝世,是我党文艺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抗敌戏剧舞台上的一大损失。新四军领导同志说:“失去保罗,等于失去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战斗队。”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