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猛烈士(1912-1942):原名郭光昭,又名郭兴贵,江西吉水青原区富滩镇富滩村人,1928年参加地方游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随地方游击队转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成为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因战斗勇敢,进步很快,1933年6月,任红军第1军团第2师第6团政治委员。因他打仗机智勇敢猛,首长为他改名郭猛。1934年4月,在江西广昌作战中负伤失去右臂,到红1军团总医院疗养。通过刻苦练习,很快就练就了左手写字和打枪技能。后调青原山红军总医院任政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郭猛率伤病员百余人上九龙山坚持游击斗争,1936年1月,湘赣游击司令部把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组建成为4个大队,郭猛任第三大队政治委员。1936年12月,任湘赣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抗战爆发后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该连被编进第一支队第二团,后来又编为一师二旅第四团,郭猛同志任政委。1937年10月,郭猛调任中共吉安中心县当书记,后又兼任新四军驻吉安办事处主任。期间,他和国民党当局斗智斗勇,迫使他们释放了长期囚禁在监狱的百余名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1938年4月,郭猛调回部队,随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1938年6月16日,韦岗战斗打响,仅半小时,整个战斗胜利结束,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敌军30余名,击毁敌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日军旗一面,日元7000余元,以及车中所载的物品。1939年,郭猛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队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第二团政治处主任。
1940年郭猛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政委,与团长段竞焕一起率部渡江北上,参加黄桥战役,郭猛率部主攻,激战数日,国民党中将军长李守维逃跑时,失足落水弱毙。此战共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1万余人,俘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余名,士兵3200余名,枪支、山炮、电台等军用品甚多。10月10日,在江苏盐城大丰境内白驹狮子口与黄克诚部南下的八路军会师。
1941年2月,第2团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2旅第4团,郭猛任团长兼政治委员,转战盐阜地区协助建立抗日根据地,先后参加了东台、盐城、上冈、兴化等地反“扫荡”的历次战斗。1941年9月16日,率部攻打秦南仓日伪据点,击毙日军小队长伊达正芝,缴获机枪4挺,步枪150多支,俘敌160余人,第二年,又在丁家垛、古殿堡等地连建战功,威慑敌军。首长和战友称四团为“老虎团”,当地人民昵称为“老四团”。
郭猛在长期的艰苦革命中,一贯表现出对党为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努力发展壮大地方武装力量,转战大江南北,英勇顽强,先后6次负伤,在干部战士们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郭猛同志平时爱护战士,关心下级,生活简朴,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革命热情洋溢,他身残志坚,在行军途中遇到病号和体弱的战士,就把马让给他们骑,他常说的话是:“打仗主要靠战斗员”。他的一件灰色棉袄补了又补,穿子三年。
1942年12月29日,日军纠集300多人从龙冈外出扫荡,盐城县总队三个连和一区区队,在冈沟沙边的黄刘一带,伏击由龙冈出发的敌人。战斗打响后,郭猛率部从护陇堤一老吴舍分两路向东边冈沟河直袭敌人。在北起马沟南至李庄,东到三九舍纵横十里地区内,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争。从上午10时一直到下午2时,歼灭了敌人师长徐少南部警卫营,俘虏敌军150多人,敌人全部溃退。我军乘胜追击,却在唐刘河、吕家垛、吴家舍三角地区遭到龙冈增援敌人的击扰,郭猛同志又指挥部队还击,就在战斗就要胜利时,他站在唐刘河西舍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状况不幸中流弹负伤,转移到三湾村中湾时,光荣牺牲,时年30岁。
郭猛同志牺牲后,县委、四团和当地群众千余人在中湾庄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郭猛烈士原葬于中湾庄,后将他的墓迁到郭猛乡西杨果林场,当地政府用一口上等材质的黑漆棺材装殓他 ,陪他的是其生前使用的一把手枪,同时为纪念烈士,中共盐城县委将郭猛牺牲之地---护东乡改名为郭猛乡。
江西吉水富滩镇为郭猛烈士的出生地,作为盐城郭猛镇是郭猛的牺牲地,郭猛烈士一线牵,富滩镇和郭猛镇结为友好乡镇,加强了两镇间的友好往来。
(杨勇)